top of page

從「記憶」到「技藝」— 

          莿桐部落原音再現計畫

近年隨著政府東部觀光定位的經濟發展政策的推動,大量的休閒觀光開發案在台灣東部推動,由於開發地區多在原住民族傳統領域,引發許多原住民部落存續危機及生態破壞的抗爭行動,形成開發主義與土地正義及部落生計的爭議。

台東莿桐部落(Fulafulangan)由阿美族人聚居而成,當地阿美族人是在戰後陸續由伽路蘭與都蘭部落等鄰近部落遷入,為一具有日治殖民變遷史的新興部落。

 

計畫發起人拔耐・茹妮老王2011年回到莿桐部落參與豐年祭,看到大部分部落的旅外青壯年返鄉參與,當大家牽起手圍圈跳著大會舞時,部落頓時變得凝聚、熱鬧、有生機,但是卻發生歌舞不順暢的情形,據莿桐部落族人描述,莿桐部落大會舞本有七首,因帶領部落籌辦豐年祭的青壯年階級幾乎長期在外工作,加上部落耆老因年事已高並陸續凋零,有些歌已經遺忘且學習不易,所以快要失傳。豐年祭最後一天,部落青壯年聚集起來回想遺失歌謠,卻也只能唱出四首。

 

因此拔耐・茹妮老王決定組成的原住民小組,透過尋找失落歌謠的實作過程,將部落的歷史文化正式記錄下來與再次唱跳出來;協助青壯年帶領青少年訪談與學習,重振阿美族年齡階層中教育與傳承的功能,由部落的人找回自己部落的歷史。

bottom of page